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在喜迎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市救助管理站得知有两名呼伦贝尔市户籍的流浪乞讨人员滞留在河北省衡水市,为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稳定,自治区民政厅及呼伦贝尔市民政局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高飞任组长,市救助管理站站长盛利、牙克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王保任副组长的护送返乡工作组,抽调8名工作人员赴河北省衡水市,将两名呼伦贝尔籍流浪乞讨人员接领返乡。自治区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高辅,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范悦,市民政局副局长王莹指示工作组,一定要安安全全的把受助人员接回家。
2020年5月24日,一辆印有“救助管理”logo的救助车从河北衡水市驶出,在呼伦贝尔市民政局市旗两级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在外漂泊多年的受助人员赵爱玲(化名)和孙凤霞终于踏上了回乡之路。赵爱玲户籍是根河市,患有脑瘫,只能卧床。孙凤霞户籍为牙克石市博克图镇,为聋哑人。4000多公里的风雨兼程,30多个小时悉心护送,5月25日19时,车辆抵达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两名受助人员被妥善安置。
工作组一行8人,途径内蒙古自治区的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及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安全抵达河北省衡水市,到达衡水后护送返乡工作组及时与衡水市精神病医院接洽,将两名受助人员接回。两名受助人员均为女性,市救助管理站和牙克石市救助管理站各抽调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全程陪伴两名受助人员。
为了能尽早返回呼伦贝尔将两名受助人员进行安置,工作人员在喂两名受助人员吃饭后,吃完泡面就又踏上了路程。一路上,工作组的同志们轮流陪护着她们,接送返回过程中全员全程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认真做好受助和工作人员的消毒防护和人身安全工作。因其中一名受助人员只能卧床,不能行走,上下救助车都是靠大家一起抬着。另外一名受助人员是聋哑人,又不识字,所以工作人员只能靠肢体动作来询问她的情况。由于护送返乡的路途遥远,考虑到受助人员的身体状况,护送车队只能走走停停,要时刻观察受助人员的状态。河北衡水市精神病医院已对两名受助人员开展了全面身体检查和核酸检测工作,返回后牙克石市救助管理站立即将两名受助人员进行安置。赵爱玲因为身体原因,被安置在牙克石市的托养机构,由专人照料其生活起居,孙凤霞被送往呼伦贝尔市精神病医院进行救治。
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攻克了路途远、护送险、时间紧、人员少等一个个难关,积极落实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切实解决流浪乞讨人员实际困难为中心,服务在底层,冲锋在一线,把帮助救助人员真正回归家庭温暖,延续开展后续服务做到实处。这些年来,无论春夏秋冬,晴雨寒暑,救助人一次次在街头巷尾救助流浪人员,一回回在各家医院陪伴重病患者,一趟趟在长途车上护送救助对象回家……他们早已记不清曾救助了多少人,却忘不了那一幅幅亲人相见的动人场景,忘不了那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人话语。这些用爱行走的救助使者,用一次又一次的救助行动,践行着“民政为民”的服务理念,帮助无数流浪乞讨人员重返家园、回归社会。(市民政局)
呼伦贝尔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蒙ICP备18005025号-1
copyright (c) 2018-2022 呼伦贝尔文明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者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