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呼伦贝尔文明网!

不褪色的林海不褪色的人
发表时间:2020-04-29 10:02:00 来源:hlbe


消防队员扑打山火 张超 摄



体能训练 张超 摄

开展冬季“三清”行动 张超 摄

进入冬季,阿巴河管护站、哈达管护站、奇乾管护站路杆横卧,将3条进入北部原始林区的公路彻底封闭,严禁一切外来人员和车辆非法入山。

在大兴安岭的起点、黑龙江的源头,三江口管护站同样严阵以待,严防外来人员从江面上进入原始林区。

200多人,94.7万公顷的原始林区,人员与面积的反差如此之大。然而,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全体干部职工20年如一日,始终护佑着“北国璞玉”的生态安全。

寂寞的守林人 不寂寞的原始林

2019年12月15日,临近中午,三江口管护站管护员周成刚和张嘉琪巡护归来。室外,零下30多摄氏度的气温。室内,周成刚穿着半袖独自在厨房忙碌着。

“好不容易分点年轻人,我们得留住,不然我们退休了,原始林区咋办?现在的孩子,能在原始林区坚守住就不容易。”周成刚说,“这两年新来了一批退伍兵,嘉琪就是其中之一。他们都是我们原始林区的宝贝,是新生力量,我们不仅要后继有林,还要后继有人。”

北部原始林区辖奇乾、乌玛、永安山3个未开发的林业局,生态功能区总面积947702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3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5.35%,有湿地2.68万公顷,孕育河流400余条,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中国最北、面积最大、纬度最高、保存最好、地域最冷的泰加林原始林区,以其原始性、唯一性、典型性,成为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和打造生态示范区的一张“绿色名片”。

1999年4月21日,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正式挂牌成立,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规定,对北部原始林区实行封闭管理。周成刚建局之初就来到了这里,在这里度过了20年的光阴。

“我看过电影《可可西里》,感觉我们这和他们没啥区别,这里有紫貂、原麝、貂熊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等珍稀鸟类也经常能看到,而且这里的动物不怕人,棕熊就经常光顾我们的管护站。”在周成刚看来,正是多年的封闭管理,才保持了这里的原生态,周成刚内心始终认为,管护局成立绝对是正确的,管护局干部职工的工作没白干。

周成刚所说的棕熊频繁光顾的地点是零公里管护站。今年8月,棕熊出没零公里管护站的消息刷爆朋友圈。“8月11日晚,先后来了3拨熊,第一拨是晚7点多来的,1只成年的大熊带着3只小熊进入驻防营地觅食,先是按照惯例到生活垃圾存放点翻找,然后再到营地帐篷周围巡视一番,吃了些东西才满意而归。第二拨是晚上9点多来的,1只大熊吃过食物后离开。第三波是晚11点多才到的,这次来了一大一小,这两只熊极具破坏性,在营地外面没有找到食物,于是凭着敏锐的嗅觉,先后把驻防点的帐篷和给养库撕开,方便面、红糖、酸菜、挂面没有它们不爱吃的。连成袋的大米也撕开吃掉,成桶的豆油也被熊喝得精光,成罐的八宝粥因为封闭较严,没有被打开。在大快朵颐后,两只熊大摇大摆、不慌不忙走出营地,扬长而去,消失在黑夜中。吓得我们两人一夜没敢睡觉。”管护员赵岩冬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事实上,从今年5月份进入防火期以来,零公里管护站就频频有熊出没,当时,由于驻防的扑火队伍人员较多,附近的熊不敢进入营地,只是在附近翻找食物。进入雨季后,防扑火队伍撤离,这里只留下2名管护员。因为人少了,熊胆子越来越大,天一擦黑就趁着夜幕频频造访。

一边是生机盎然的原始林海,一边是“形单影只”的护林人。据统计,管护局现有职工202人,在岗192人,人均管护面积5040公顷。

“情系北林草木深,献身林海默无闻。偶听獐狍山中叫,呼唤你我护林人。”闲暇时,周成刚写下这样的诗句。“我们就是寂寞的守林人。”这是周成刚给自己的定位。

和周成刚一样,20年来,每名管护局职工都常年远离家人,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原始林区,换来的,是北部原始林区的安宁祥和。

全员防控天灾人祸 一岗多责是常态

这里森林生态系统完备,野生动植物多样,河流密布水资源丰富,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汇碳释氧、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生态平衡作用,是松嫩平原、呼伦贝尔草原、东北粮食主产区的天然生态屏障,是北部原始林区冷极野生动植物生存和繁衍的天堂。

同时,这里也是国家一类重点火险区,实行春夏秋三季连防,特别是入夏后5、6、7月份是雷击火的高发期,管护局成立至今,年均发生雷击火11起。

以2019年为例,管护局共发生雷击火灾25起。虽然火灾次数多了,然而受灾面积在下降,这得益于管理局的统筹调度、鼎力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显著提升,还得益于全员参与防灭火的干部职工队伍。

“每场火,步行抵达火场的直线距离没有低于5公里的。”在管护局特勤中队中队长孙成的印象里,扑救原始林区森林火灾不仅要克服山高林密,还面临着路网密度低等现实困难。“直线距离5公里,实际走的距离往往要翻倍,甚至更多。”

管护局成立时,孙成进入了扑火队,之后经历了管护队、微波塔等多个岗位,2018年,任特勤中队中队长。这支44人组成的队伍,队员全部是转业兵,身体素质好,每个人都接受过索滑降训练,机动能力强。

“今年夏季,雷电火频发,外援扑火的队伍太多了,我们更多时候是负责做向导、做沟通协调、汇报火情。”孙成说,最忙时,队伍被拆得“七零八落”,有时刚从火场下来,还没来得及返回驻地,就直接赶赴下一个火场。为了节省时间,每次出去往往都是轻装上阵,困了累了,只能靠在树上休息。

不只是扑火队伍,防火涉及管护局全体干部职工。“管护局的男职工,不管是在机关还是一线,每年都会参加扑火。”孙成说,着火时,女职工也闲不着,要负责给养等后勤工作,可以说,管护局是真正的全员参与防火工作。

据统计,原始林区内有18座防火瞭望塔,10个林政防火管护综合检查站,5个微波瞭望管护站,每年防火期,机关干部都要上山值班一个月,以缓解人员紧张压力。

“扑火虽苦,但比起刚建局时,强太多了。”孙成说,最初上山只能靠手摇发电的电台与家里联系,现在有数字对讲机,还有电信4G信号,实现了通讯全覆盖,现在在山上驻防时,可以和家人视频。以前灭火工具只有风机和2号工具,现在不仅有更先进的风力灭火机,还有电动泡沫灭火器。以前扑火的交通工具都是大卡车,现在队员们坐客车,卡车拉装备,实现了人与机具分离。更让队员们欣喜的是,再过几天,他们将搬进新建的营房,办公住宿条件将进一步提升。

在管护局,与防火并列的还有防人为侵入和防病虫害。

2019年,管护局原本的计划防治面积是8万亩,而由于突发桦卷蛾虫害,今年的防治面积达到了16.8万亩。

贾绍涛是管护局森防站副站长,站里加上他一共两个人。面对鼠害调查、挂鸟巢箱、在火烧迹地安置诱捕器、及时监测防治等诸多任务,管护局不惜举全局之力抓防治。各管护站、瞭望塔的人员一岗多责、一人多能,承担起了监测任务。

“桦卷蛾虫害就是由瞭望塔人员发现的。”贾绍涛说,防治时,还要抽调扑火队员参与。今年,共抽调了30人参与无公害防治,分两次总计用了半个月时间完成了防治任务。之所以分两次,是因为期间发生了雷电火灾。 “三清”工作已成为了管护局的常态化工作。每年,管护局都会联合森林公安开展大规模的武装“三清”工作,严管严控,严把入山审批、检查关,严防人为侵入。围绕防火、防人为侵入和防病虫害等重点工作,管护局党委探索建立了融合式和“党建+”工作模式,始终做到中心工作强调哪些,党建工作就突出哪些、保障哪些,就“+”什么内容、就“+”什么保障措施,从目标融合“+”、任务融合“+”和机制融合“+”等方面,切实推进用党建“+”护航、保障、助力原始林区生态保护建设。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如今,管护局上下一心,目标明确: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着力构筑祖国北方万里绿色长城做贡献。(呼伦贝尔日报)


网报系统
微信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