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ldsr-20171214-img2.png)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images/ldsr-20171214-img3.png)
-
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
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images/ldsr-20171214-img4.png)
-
阿龙山小学“小小乌兰牧骑”重阳文艺展演
-
第一小学“九九重阳,敬老孝亲”主题活动
-
东山金秋晚霞红 深情厚意庆重阳
-
健康街道办举办展现幸福健康夕阳风颁奖活动
-
湖东社区:新时代市民讲习所讲述孝道故事
-
海拉尔区正阳街道仁德礼社区开展敬老活动
结语:
关爱老人不仅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呼伦贝尔广泛开展亲情慰问、文化娱乐等系列服务活动,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进一步营造“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氛围,让老人们温馨过重阳。